浦源:做鲤鱼也幸福

    中华郑氏网 2012年5月16日 郑氏家族


“浦源”是个陌生的地方,尽管在福建宁德市还算是炙手可热的旅游村。小村位于福建东北丘陵地带,村中有条小溪。正是这条小溪,让浦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走近了新兴的旅游界。
  鲤鱼活得有尊严
  从周宁山上缓缓而下的一条山溪,流到浦源村时呈“之”字形。小河深可见底、宽不足几米,却生长着上万尾五颜六色的鲤鱼。它们“闻人声而来,见人影而聚”,竞相觅食,有时还冷不丁地从水中跃起,迫不及待地向人们展示身姿。
  800多年前,中原一户郑氏望族为逃避战乱,南迁至福建一带欲扎根下来,但遭到原著族人的排斥。为争夺水源与上游,郑氏后人在溪中放养鲤鱼,以监测水质,一旦鱼儿死亡,便知水中有毒。鲤鱼因此成为人们心中的保护神。之后,村民立下村规:任何人(包括外人)不得捕食溪中鲤鱼;鲤鱼如果死了,必要举行厚葬——鲤鱼被打捞上岸后,由族人头领组织男女老幼列队敲锣打鼓举旗哀嚎,为亡鱼送葬。族人头领还要念诵祭文,众人要燃鞭炮,献贡品,点烧烛……一道道程序庄重又严谨,其阵势完全不亚于为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出丧。
  鲤鱼在浦源村有尊严地活着,非但不用担心会成为席上珍馐,有村民还不时把食物倒入溪中,为它们“加餐”。
  郑氏宗祠有面子
  如果不是因为下雨,我差点就错过了郑氏宗祠。
  郑氏宗祠造型独特,前窄后宽,形同古船。祠堂前有一株千年古杉,树高围粗却腹空,据说是火灾攻心所致。正面的“郑氏宗祠”四个字为竖式,古时只有皇亲国戚的宗祠才能这样写。祠堂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屋梁上挂着数也数不过来的横匾,最古老的当数正中咸丰三年的“国戚名裔”,其他不少都是名人达官的手迹。
  祠堂充满乡土气息:两边神台上摆放着郑氏先人的牌位,神龛都做得相当讲究,顶部为镂空龙头木刻,剔透玲珑。上世纪末这里曾进行过一次大规模整修,是华东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宗祠之一。如今,郑姓村民死后都可在祠堂里占一席之位,尽享荣华。
  浦源村,一个讲究尊严的地方,不管对人还是对鱼。


分享按钮>>原市委书记昝武健同志为文物普查作向导
>>梅林:荔林旁崛起“亚洲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