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郑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郑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关于荥阳郑氏北祖七房大房的历史 已阅:7643 / 回复:6(楼主)

综合史书和墓志的内容来分析,荥阳郑氏各祖各房支的发展很不平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北祖郑晔一支,郑晔有七子:白驎、小白、叔夜、洞林、归藏、连山、幼驎(?-492,名羲),号七房郑氏,后裔最蕃。其中第二、四、六、七等房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荣耀异常,是当时荣阳郑氏的代表和象征,其他几房的郑姓人也并没有销声匿迹,他们仍在顽强地发展着,只是地位有所下降罢了。
    由于浙江乐清《象山郑氏大宗谱》尊晚唐宰相郑畋为远祖,郑畋极可能是大房郑白驎的后裔,阮存序中又提到北宋末宰相郑居中、南宋宰相郑清之,因此这里就详细说一说荥阳郑氏北祖七房第一房的有关情况:
    大房郑白驎,见于史书的二人,《魏书》记载“白驎孙道慓,随郡太守。”《北史》无载,北朝以后更不见其子孙后代的信息,故《新唐书》记载“大房白驎后绝”。其实不确!据清乾隆十六年刻本江苏《包山郑氏宗谱》载:“隋之末有事中原,吾祖讳白麟者,徙于吴之包山”,“白麟南迁始有南郑。(郑)浚之宋开禧(1205—1207)中迁吴之洞庭西甪里,郑氏遂占籍于吴中包山,是包山郑氏一世祖。”“包山”,宋代称洞庭镇,得名于当时太湖中洞山和庭山两个小岛,后称西洞庭、洞庭西山,现简称为西山。西山古称包山、林屋山、夫椒山,乃太湖东南部的一个岛屿,主峰缥缈峰,海拔三百三十六点六米,为太湖七十二峰之首,南北长十一公里,东西长十五公里,是中国内湖第一大岛。郑氏在隋代末年从北方南迁到太湖甪里定居,繁衍为西山大族,是西山第一个南渡名门望族。郑浚之为南宋初丞相郑清之胞弟,官至秘书郎。郑氏在太湖甪里繁衍为西山大族,唐代就出过高官多名,有中书侍郎郑正、青州刺史郑庶、大理寺卿郑鄘、相国郑肃、宣州观察使郑回等,墓均在西山甪里东明山、黄泥宫、疃里郑公山等地的郑氏墓地内。郑氏祖墓主要在甪里的东明山和黄泥宫、疃里的郑公山、慈里的花山,宗祠在甪里郑泾港东(承德堂,1995年被拆迁移至石公山海灯塔前),现均已废。现在浙江东阳也有大房白驎的后裔。随王潮兄弟入闽的郑琼、郑摄、郑琏三兄弟,是唐武宗宰相郑肃的曾孙,按江苏《包山郑氏宗谱》的记载,他们应是七房郑氏大房白驎的后裔。史载:唐武宗宰相“郑肃,荥阳人。祖烈,父阅,世儒家。”“子洎,咸通中(861—874)累官尚书郎,出为刺史。洎子仁规、仁表,俱有俊才,文翰高逸。……仁规累迁拾遗、补阙、尚书郎、湖州刺史、尚书郎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卒。”郑仁表,字休范,郑洎次子,咸通九年(868)进士,“擢第后,从杜审权、赵骘为华州、河中掌书记,入为起居郎。仁表文章尤称俊拔,然恃才傲物,人士薄之。自谓门地、人物、文章具美,尝曰:‘天瑞有五色云,人瑞有郑仁表。’刘邺少时,投文於洎,仁表兄弟嗤鄙之。咸通末,邺为宰相,仁表竟贬死南荒。”仁表子郑摄,字官贤,官至宣义郎、朝散大夫。江西省金溪县秀谷镇联乐村院背郑家源于浙江浦江义门郑氏,有清康熙年间建造的人瑞门楼,门联曰“传世人为瑞,承家义作门”,当为纪念祖先郑仁表。又:史载郑邻(又作少邻)、郑穆、郑亚祖孙三人,“并登进士第”。郑樵在《荥阳谱序》中说:“沧州得系者四世,少邻得系者六世,并失其初。”但和郑肃关系密切的郑畋父亲、循州刺史郑亚,曾多次请幕僚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写信给郑肃,信中称郑肃为“十叔相公”。因此,郑肃、郑畋、郑清之等等他们很可能都是北祖七房郑氏大房白驎的后裔。
   浙江浦江郑义门就是白驎后裔,在元代有义门子孙郑文融(一名大和)所辑的《麟溪集》,详细记载了浦江该支郑白驎世系:郑白驎(五世不仕)→郑师慎→郑怀芬→郑鄑→郑斌卿→郑庶(青州刺史)→郑徽(侍中)→郑鄘(大理寺卿)→郑鱐→郑謩(给事中)→郑回(宣州观察使)→后裔迁歙县、遂安、永嘉、仙居等地。
   郑肃世系:郑烈→郑阅→郑肃→郑洎→郑仁规、郑仁表、郑杰
                                               ↓
                        [福建长乐]福湖郑氏:郑琼、郑摄、郑琏
   郑畋世系:郑?→郑邻→郑穆→郑亚→郑畋、郑畯、郑毗
                                      ↓
                            郑凝绩、郑凝和、郑凝(可)远
                              ↓               ↓
                        郑绍馀、郑通       福建鹏翔郑氏
该帖子被郑源镛在2012-1-8 20:37:10编辑过

作者:郑源镛 (2012/1/8 19:57:27)   回复此贴
  回复:关于荥阳郑氏北祖七房大房的历史 第 1 楼

正因为郑白驎五世不仕,所以于史无载,幸好有一个孙子郑道慓当了随郡太守,《魏书》才有记载。但福建长乐福湖郑氏宗谱却记得很清楚,谱载,福湖郑氏肇基始祖为(唐)郑摄,唐末随王审知入闽,定居长乐福湖坛头村,传承相继,衍脉蕃息迄今。该谱计二册,第一册列载有明代修谱所作的序、谱例,以及先世祖考略等,第二册扉页题“首座郑氏家谱”,为清代裔孙续修,世次脉络接明谱十九世后,而续到二十六世,后附一篇“北湖郑支铃家谱”,自郑摄始,列至二十九世。该谱系由长乐郑氏清末抄本,首修情况无考,谱序中仅见明代。据新华网福建频道报道,在莲花峰下新店闽王纪念馆内立有“开闽三王”和辅佐三王开闽的十八姓功臣的雕像,郑摄是十八姓开闽功臣之一:“唐武宗宰相郑肃曾孙郑摄,官宣义郎、朝散大夫。当年偕同姓18人从固始县佐王潮入闽。王审知被封闽王后,凡跟着他渡江入闽的大姓都分处州县要地。郑摄与哥郑琼、弟郑琏定居长乐县北湖村,成望族。”《福州晚报》又曾报道过一篇题为《千年古荔今犹在》的文章,文中说:“在闽侯南屿镇江口村的王坵浦口村口,有株树龄千年的荔枝树。据载,闽郑氏始祖郑摄的裔孙邦舜从祖居地长乐福湖沿乌龙江溯流而上,于宋淳化年间(990—994)卜居于此,并植荔枝树一棵以示纪念。正因如此,这棵古荔虽历经千年,却从未遭人砍伐。如今,这棵千年古荔高达十余米,主干须三人合抱,根须如虬龙,树瘤突兀,树繁叶茂。而且,这棵古荔每年均会开花结果,大年可产果两三百斤。更奇的是,古荔主干竟是空心的。据传,宋末此树曾遭雷击,后复长成,即成空心,当年还有一碗口粗的榕树寄生其树腹内。”据阮存《乐邑象山郑氏宗谱序》:“我始祖系福建福州府长乐县赤岸人也,宋时兄弟四人携家避乱浮海至瓯。”与郑摄裔孙郑邦舜溯流而上何其相似,另外据宋状元宰相梁克家的《淳熙三山志》记载,当时福州的赤岸有两个,都在侯官县西孝悌乡,一个在扬名里,一个在惠化里。经过历史变迁,宋朝的这两个“赤岸”已归入现在的闽侯县南屿镇。真是巧了,和郑摄裔孙郑邦舜的卜居之地近了,不知两者有无联系。如果确定宋朝的“赤岸”在南屿镇江口村,象山郑氏始祖从何浮海至瓯的谜团就可解了大半。
上二图为南宋“心学”开山祖师陆九渊为其妻舅郑伯瞬《荥阳郑氏族谱》所作的序言,下二图为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为郑氏族谱作的序。朱熹与郑氏颇有渊源,其父朱松与福建尤溪郑安道之子郑德与曾一起在尤溪任县丞,结为至交,一家七口人借住在郑家馆舍的左侧西厢房。朱松写有《蝶恋花•夜宿郑氏阁》词:“清晓方塘开一镜,落花飞絮,肯向春风定。点破翠奁人未醒,余寒犹倚芭蕉劲。……”朱熹就出生于此。绍熙元年(1190)十一月,朱熹曾为长乐《福湖郑氏宗谱》写过序,还应邀到长乐亩忠郑氏祠堂参观,写有瞻仰祠堂诗。

作者:郑源镛 (2012/1/8 19:58:13)   回复此贴
  回复:关于荥阳郑氏北祖七房大房的历史 第 2 楼

[img]http://[/img][img]http://[/img]

作者:郑源镛 (2012/1/8 19:58:36)   回复此贴
  回复:关于荥阳郑氏北祖七房大房的历史 第 3 楼

南宋庆元元年(1195)宁宗执政,宣布“禁伪学”,朱熹被列入赵汝愚等59人的“党人碑”。第二年去职回建阳考亭讲学。《福建通志》载:“朱文公于伪学之禁,避迹无定所。其于闽清凡数至,所历名胜题识殆遍。如广济岩之‘溪山第一’、白岩之‘八闽岳祖’,皆其亲笔,现勒石尚存。”此外,《闽书》说,朱熹避伪学之禁,至闽县铁冶场讲学。《闽都记》说,朱熹避地讲学于侯官县长箕岭贤场。晚年曾游历江右,避居江西黎川县(即宋之新城县)福山,筑室讲学,并留下《题福山》诗。因此,为陆九渊妻舅郑伯瞬写族谱序言也是自然的事。
从这两篇序中,我们得到如下重要信息:晚唐宰相郑畋敕葬于新城(今江西抚州市黎川县)北三十里公村(即宋之新城县下田渡公村营)赤脚寺前,其后裔自闽迁徙到江西南丰(今江西抚州市南丰县)的公村营,其中有叫郑广汉的任新城县令,就住在公村。郑畋长子郑凝绩为荣禄大夫、户部侍郎,凝绩子郑通于后唐同光三年(925)入赘临川青泥(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青泥镇)余氏家。湖南《浏阳北城郑氏族谱》记载:“始祖通公,后唐同光年间赘于江西临川青泥里余氏,遂家焉。三十传至朝训公,清嘉庆初年自临川迁此。”但在今贵州正安有唐相郑畋墓,不知是否是衣冠冢?与史书的记载也有出入,而两唐书的记载本身也有矛盾,如郑畋的生卒年月,《新唐书》说63岁,《旧唐书》说59岁。据《旧唐书•郑畋传》记载“畋年十八,登进士第,释褐汴宋节度推官,得秘书省校书郎。二十二吏部调选,又以书判拔萃。”“因授官自陈曰:‘臣十八进士及第,二十二书判登科。’”“寻加知制诰,又自陈曰:‘臣会昌二年,进士及第,大中首岁,书判登科。’”则按会昌二年(842)畋公18岁,可知以实岁计畋公生于公元824年,以虚岁计畋公生于公元825年;按大中首岁(847)畋公22岁,可知以实岁计畋公生于公元825年,按虚岁计畋公生于公元826年。会昌年号是公元841到公元846年,共6年,可畋公说的18岁到22岁,却只有5年,差了一年。唯一可以解释的,畋公说的18岁是虚岁,22岁是实岁。那么,畋公生于公元825年。

作者:郑源镛 (2012/1/8 20:00:27)   回复此贴
  回复:关于荥阳郑氏北祖七房大房的历史 第 4 楼

根据两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我编排了郑畋公事迹年表:
公元825年(唐敬宗李湛宝历元年)生,名畋字台文,1岁。
曾祖邻,祖穆,父亚,并登进士第。郑亚字子佐,聪悟绝伦爽迈有文,唐元和十五年擢进士第,又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制科。吏部调选,又以书判拔萃,数岁之内,连中三科。翰林学士李德裕出镇浙西,高其才,辟署幕府为从事。累属家艰,人多忌嫉,久之不调。会昌初,始入朝为监察御史。中丞李回荐为刑部郎中知杂事,拜谏议大夫给事中。武宗会昌五年德裕罢相镇渚宫,授亚正议大夫,出为桂州刺史、御史中丞、桂管(越南北部在内)都防御经略使。大中二年(848)吴汝纳诉冤,德裕再贬潮州,郑亚亦贬循州刺史,卒。
公元842年(唐武宗李炎会昌二年)18岁,进士及第。有司上第籍,武宗视其年甚少疑,索所试自省,乃可。
公元846年(唐武宗会昌六年)22岁,吏部调选奏为宣武推官,又以书判拔萃。授渭南尉、直史馆事。释褐汴宋节度推官,得秘书省校书郎。未行,大中元年(847)二月父亚出桂州,畋随侍左右。
公元847年唐宣宗、懿宗大中朝时,白敏中、令狐綯相继当国,秉政十余年,皆怨德裕,其宾客并废斥,故畋不调几十年,外更帅镇幕府。咸通中,令狐綯出镇,刘瞻镇北门,辟为从事。入朝为虞部员外郎。右丞郑薰,令狐之党也,摭畋旧事覆奏,诬畋罪,不放入省任郎官,畋复出为从事。
公元864年(唐懿宗李凗咸通五年)40岁,方始登朝,入为刑部员外郎。  
  公元867年(唐懿宗李凗咸通八年)43岁,转万年令。  
  公元868年(唐懿宗李凗咸通九年)44岁,刘瞻作相,荐为翰林学士,转户部郎中。  
  公元870年(唐懿宗李凗咸通十一年)46岁,以户部侍郎、知制诰充翰林学士承旨。  
  公元873年(唐懿宗李凗咸通十四年)49岁,僖宗即位,内徙彬、降二州。九月转左散骑常待,转对延英殿。  
    公元874年(唐僖宗李儇乾符元年)50岁,五月,以吏部侍郎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
公元876年(唐僖宗李儇乾符三年)52岁,以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监修国史。九月,门下侍郎、礼部尚书、平章事郑畋加特进。
公元877年(唐僖宗李儇乾符四年)53岁,兼兵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  
   公元879年(唐僖宗李儇乾符六年)55岁。五月黄巢贼围广州,与广南节度使李岩、浙东观察使崔璆书,求保荐,乞天平节钺。璆岩上表论之,诏公卿议其可否。宰相郑畋、卢携争论于中书,词语不逊,俱罢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授岭南节度使,转礼部尚书,九月出凤翔陇右节度使。十二月,以太子宾客检校左仆射、凤翔尹,充凤翔节度使。  
  公元881年(唐僖宗李儇中和元年)57岁,农历二月十八日,授畋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农历三月十三日充京城四面诸军行营都统。以将兵复长安功,农历六月二十二日进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并依旧任都统。封荥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九月以病征还行在,十一月由凤翔行至凤州,多次辞疾,诏授太子少傅,分司东都,便医于兴元。  
  公元882年(唐僖宗李儇中和二年)58岁,召至行在,拜畋司空、门下侍郎、平章事。  
   公元883年(唐僖宗李儇中和三年)59岁,《旧唐书》称:“七月罢为检教司徒,授太子太保,僖宗以畋子给事中凝绩为壁州刺史,留养。徙凝绩为陇州刺史,诏侍畋就郡养疾,是冬薨于陇州郡舍。”
公元888年(唐僖宗李儇文德元年)春正月己亥朔(即正月初八,阳历2月20日),僖宗车驾在凤翔。畋部将李茂贞表为请谥,制故凤翔陇右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兼凤翔尹、上柱国、荥阳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郑畋赠司徒,谥曰文昭。后帝思畋忠力,又赠太傅。天复初,与李思恭配飨僖宗庙廷,又赠宗楚、弘夫官。

作者:郑源镛 (2012/1/8 20:00:58)   回复此贴
  回复:关于荥阳郑氏北祖七房大房的历史 第 5 楼

那么畋公到底卒于何年?有郑公山寺碑为据。此碑今存四川通江县文物管理所,名《壁州建山寺记》,碑通高1.33米,宽0.8米,系北宋嘉拓八年(1063)据原碑重刻。此文乃唐末名相郑畋所撰,《全唐文》、《唐文拾遗》、《唐文续拾》、《全唐文补遗》均未收录。兹录于下:
     大唐中和岁次癸卯(即883),天子在蜀,凤翔节度使荣阳郑畋以疾辞所任。帝念荣阳首举义旅,奋身捍患,檄天下诛拉巢贼,勤王之众云集京师。惟畋有功,金口神笔,稠沓勉谕。亟贡四表,坚意上请。至七月初蒙允,授检校司徒、东宫太保。季秋,子凝绩自兵部尚书拜疏乞郡迎养,惬得壁州长史。冬十月,奉辞行在,南至前六日,路达通江。凝绩峻以御下,清以涤己,修伤政理,安调黎元,吏不为奸,肆丰溢,民淳岁捻,宽泰乐输。父子欢笑,适于旦夕,高散无累,乐其幽旷,遨游壁山胜境之所。修篁郁密,乔树葱蒨,景态变幻。泫月澄日,搜索奇胜,得泉洞于西南,维凿石架篁,缭绕登降,高悬旗幡,疏为为泓沼,峭壁危栈,遂来商旅。乃于旧亭东隅建构佛宇,召僧匡信主其事,多出私财以益之。为堂三间,徘徊为门,为廊二十六间,高下环合,翬飞鳞次,廊外为僧房、疱厨十数间,又立真室精舍,列之高界,为左右翼。愚与凝绩,洎犹子昭允,俱写形于方丈之中,负山面江,雄压胜地,日月光照,风雨所交,钟梵松篁,铿锵满听,千家甍栋,历历在眼,晨烟夕艳,辉灿户庭,鸥鹭篙榜,以资景物。于时行朝卿士,或寓于诸州。给事中孙君储,秋曹正郎郑君损,皆柅车于此地,多邀以同游,书琴棋画,随后间作。自仲春至于维夏,时事维艰。故人心忧扰,赖多方以镇静之。四月,太守除狡獠,乔居于保谷,畋病痼,表请悬车,宸旨不允,再诏追觐,凝绩改佩天彭印。崖途震栈如壁,实危,遂越暑乞即路于孟秋,因念精舍既成,其佛不可遽塑。先是,开元年间殿宇、法像、碑揭、侍卫俱全,而漂掷流落,彩绘凋毁,特命良匠,严饬新以缨络珠金。七月八日,备珍帛洁净,迎礼于新室,眸容慈相,拱卫完严,犹可福壁神而安壁人,予择是月吉日,迁家于蜀,郡之人有见,思当护真室,乃《甘棠》蔽芾之义,畋心期引泉濆瀑,开巘构阁,辉朱轩于云际,架丹楹于云表,遽须舍去,不果经营,眷恋峰峦,岂无遗憾!其绍续余绩,暴列新规,俾加旧增辉,则倚靠岚光,完成绝致,俟将来矣!甲辰(即884)孟秋二十三日朝,请郎、行尚书刑部郎中、柱国、赐绯鱼袋郑损书。
据此碑文,畋公事迹年表可续如下:
    公元883年(唐僖宗李儇中和三年)59岁,唐僖宗在蜀,凤翔节度使荣阳郑畋以疾辞所任。七月初蒙允,授检校司徒、东宫太保。九月,子凝绩自兵部尚书拜疏乞郡迎养,惬得壁州长史。十月,奉辞行在前往壁州,于壁山旧亭东隅建构佛宇。
    公元884年(唐僖宗李儇中和四年)60岁,四月,郑凝绩为壁州太守,除狡獠,乔居于保谷。畋病痼,表请悬车,宸旨不允,再诏追觐,凝绩改佩天彭印。七月八日全家前往彭州(今成都西北部),随凝绩上任。七月二十三日请郎、行尚书刑部郎中、柱国、赐绯鱼袋郑损书写碑文。
    公元885年(唐僖宗李儇中和五年即光启元年)61岁,正月,在四川躲避了整整4年的唐僖宗自川中启程,三月重返长安。惊魂未定,又遇新的动荡。原来僖宗宠信的宦官田令孜因企图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手中夺得池盐之利而与之交恶,田便联合邠宁节度使朱玫和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向王重荣开战。三月王重荣则求救于太原李克用,二人联手大败朱玫和李昌符,进逼长安。神策军溃散,田令孜无奈再次带领僖宗于十二月逃亡到凤翔(今陕西宝鸡)。畋公当于是年初冬病逝,谱载畋公后人奉丧还葬河南郑州,因中州战乱不息,避地光州之固始。是时寿州屠户王绪、与妹夫刘行全聚众五百余人,据本州作乱。月余纠众至千人,复陷光州各县。固始县佐王潮及弟审圭、审知等三人,皆以才勇名当时。绪挟以为助,命潮为军正。畋三子可远原以父任为郎,也被挟为将举族以随。
    公元888年(唐僖宗李儇文德元年)春正月己亥朔,僖宗车驾在凤翔。郑畋部将李茂贞表为请谥,制故凤翔陇右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兼凤翔尹、上柱国、荥阳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郑畋赠司徒,谥曰文昭。后帝思畋忠力,又赠太傅。天复初,与李思恭配飨僖宗庙廷,又赠宗楚、弘夫官。《新唐书》说63岁,即以此为据。

作者:郑源镛 (2012/1/8 20:01:21)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6 每页5条 当前1/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郑氏论坛  执行时间:1,623.0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郑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