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标题
搜索作者
搜索内容
登录
|
注册
中华郑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郑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回复:郑氏名人、社团、字辈、分布等
第 6 楼
四川郑姓大抵也是在历史上不同时期由中原地区迁徙而去的,至今的不少当地郑姓家谱上都明确记载着他们出自郑氏、是郑氏的进一步分衍和发展。如今的四川郑姓主要分布在成都、重庆、资中、白玉、南溪、富顺、宜宾、南川、潼南、达县等地,并有多人知名于世。画家郑洪流(南川人)、医学家郑铃才(达县人)、书法家郑诵先(富顺人)等等。
贵州郑姓相传主要出自郑氏中的“中祖郑氏”,直接祖先与唐代宰相郑畋有关。郑畋之子郑凝绩曾任壁州刺史,任职届满后留居当地,以后便成为贵州郑姓的重要祖先之一。至明清时的南方各省大移民中,又有不少来自广东、湖南、四川等地的郑姓人迁居贵州,进一步扩大了郑姓人在当地的队伍。明朝时,思南人郑安民是位安民保境的杰出人物,被赠与四晶官衔。至清代,遵义人郑珍则是一位著名文字学家。近代以后,生活在正安等地的郑姓人获得了较大发展,仅正安一县就有郑姓5万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多,在当地拥有较大影响。
云南郑姓最早与相州(今河南安阳)人郑回担任泸县令并出任南诏执政官有关,其裔孙郑买嗣后来又建立大长和国,使郑姓人的势力在当地有了较大发展。如今的云南郑姓大多自称是郑回的后代,分布在昆明、宝山、陆良等地,并有原保山边防区政委郑刚 (保山人)、民革中央委员郑祖志(陆良人)等人知名于世。
生活在西北、西南地区的郑姓人,除上述各省以外,又在甘肃、青海等省以及宁夏、新疆、西藏等自治区有一定数量的分布。如在甘肃省,早在南北朝时就有郑氏的郑涛一支迁居陇西,谱称“西祖郑氏”,后裔也一直在当地发展繁衍。
据宁都蔚背岭状元及第郑獬墓碑及《宁都郑氏三修族谱》载:西晋因“怀帝变”(即永嘉之乱)郑鹰从山东莱州迁江西豫章西山(今南昌),其后迁宜黄候坑、石城南桥岭。郑玉付于唐大中九年由南桥岭迁宁都西关,为宁都始祖。五世郑义郎于五代后汉商居湖北安陆。七世郑獬,字毅夫,宋皇礻右五年高中状元及第。八世三郎(郑宣义)宋元间领全家返徙宁都,并扶三代灵梓归葬宁都蔚背岭“美人献花”形,据此,郑獬应定为宁都籍,亦为赣南第一个状元。北宋天圣间郑清之徙竹笮郑屋定居。明景泰后期郑德仁移居会同桃枝。石城《井溪村郑氏六修族谱》载:“晋怀帝五年,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迁奔吴,(郑氏)避居豫章西山龙园梅井坪。”至“晋义熙八年壬子(412年),兄弟迁徙南康郡揭阳县(今江西宁都)石鼓逯速……后移居南桥岭。”又据谱牒及史志资料载:南唐时,郑彦华祖先二代为福建刺史,郑彦华荫隶,累升为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旋从后主归宋,太祖称其勇,封牛尉在磁针军。郑彦华祈归养,携子孙迁居汀州宁化石壁与长汀,为入汀州的始祖。后裔分迁汀州诸县、闽南与粤东。清初郑氏有迁深圳与香港、台湾等地。一系郑清之从永定迁连城宗溪,后入长汀河田开基。郑居中,居宁化,后裔万九郎郑环迁汀州城定居。郑姓南迁,越千年发展成客家较大的一个姓氏。
作者:tsccwjx (2007/1/30 16:17:51)
回复此贴
回复:郑氏名人、社团、字辈、分布等
第 7 楼
我也是郑式家族中的成员,我知道自己辈分是成字辈,父亲那辈是显,下一辈是明字,不知道属于哪个分支的,如果同辈分的可以联系我
QQ:155066653 MSN:ZHENGKAI86@HOTMAIL.COM
作者:218.14.128.* (2007/5/7 10:45:42)
回复此贴
回复:郑氏名人、社团、字辈、分布等
第 8 楼
cfdsdfsd
作者:124.234.155.* (2007/5/29 19:56:55)
回复此贴
回复:郑氏名人、社团、字辈、分布等
第 9 楼
我爷爷是印字辈,父亲是继字,我是瑞字,有同辈的吗?
zheng-weijing@163.com
作者:125.34.60.* (2007/6/29 12:36:26)
回复此贴
回复:郑氏名人、社团、字辈、分布等
第 10 楼
你亲是祖字辈,我是德字,有同辈吗? 我上1984年生的
qq联系:316532660 Email:smile.100@126.com
作者:58.252.46.* (2007/8/8 9:09:52)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66 每页5条 当前2/14页 [
1
] [
2
] [
3
] [
4
] [
5
]
下一翻页
尾页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
4
人 会员
0
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全部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
中华郑氏论坛
执行时间:421.9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郑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
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